返回

宋缔

首页
关灯
护眼
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儒学的作用(2/3)
目录
公告:最新域名 m.lashuw.com = 海棠书屋 ,老域名过段时间失效,记得收藏!!!

让多余的钱流动起来,如此才能刺激大宋的经济,而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用在草原上。

  大宋中原地区的州府已经完成了基建,但草原才刚刚开始,为了草原的稳定和发展,赵祯决定开始进行草原基建。

  当然其中也包括宁夏路和新疆,这三个地方一直都是中原的祸患,现在彻底归宋之后,需要通过大量的基建把这些地方和中原连接起来。

  如此才能保证边疆的稳定和长治久安。

  而基础设施建设也将会为当地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朝廷出钱啊!绝不会出现拖欠和少付的情况,毕竟有检察院的人亲自参与审核。

  柳永对呼伦贝尔城的管理与建设不是简单的修建城池就算了的,还有文教。

  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却对呼伦贝尔城有着深远的影响,根深蒂固的种子就是通过文教才种下的,没有人比汉家文明更清楚这一点。

  赵祯清楚,柳永同样清楚,这么多年来他深刻的学习赵祯的思维方式,并非是一个古板的,为了施展胸中抱负的士大夫了,也就是因为他的改变,赵祯才把他从真定府调到这呼伦贝尔。

  文教的最好方式便是通过孩子,看似荒唐的但在这里却很成功。

  草原人根深蒂固的认为,他们是吃了不,不识字的亏,所以契丹人在建立辽朝后便开始学习汉家文化了,而这也是草原民族的本能。

  总认为汉家王朝能长久和持续的道理是因为儒家的文化传承,而事实上,这东西有时候却是一个巨大的枷锁,一个禁锢人的东西,当然这一点也只有统治者明白。

  赵祯发现,现在自己情愿去读孟子也不愿去读论语,即便是没有被改的面目全非,可依旧是礼大于天。

  而孟子这东西对皇权的尊重完全不能与论语相比,统治者当然会选择论语了。

  不过孟子同样也存在另一个极端,包拯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在他眼中国家比皇帝重要,为了江山社稷,怒怼皇帝这种事情对他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天下苍生”,即便是被帝王斥责,也是一种荣耀。

  柳永自然不会在呼伦贝尔城中推行孟子这种儒学,现在的呼伦贝尔城需要的是礼法,秩序,上下尊卑,俯首称臣才是这里所需要的。

  那儒家的礼法自然是最好的东西,宣扬礼法的最好工具也就是书院。

  在北面的城墙拔地而起的时候,柳永就在城中最好的位置上画出一大片的地区,这里要作为书院,并且是草原上最大的书院,名字都想好了,就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