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宋缔

首页
关灯
护眼
第一千三百零五章辽朝的留学生(2/3)
目录
公告:最新域名 m.lashuw.com = 海棠书屋 ,老域名过段时间失效,记得收藏!!!

可无,但攀比的天性使得辽朝的贵族对此趋之若鹜,尤其是当大宋禁绝了宋辽两国的商贾往来后,更是如此。

  三才再次来到御花园中,小心的地上一本奏疏,然后便在赵祯身边耳语起来,赵祯点了点头:“来就来了,既然是打着求学问道的名义来的,那就让他们好好的在北京城中转一转。”

  辽朝是聪明的,张俭以他自己的名义派遣学生跟随遣宋使一起前来大宋,当遣宋使离开后,这些人便留了下来,希望学习大宋的“知识”。

  当然他们表面上是来探讨学问,交流知识,但所有的话题都在往格物上拐弯抹角。

  开始一些负责接待的鸿胪寺官员还很热情骄傲,但在被守卫的禁军驱赶之后便突然神经紧张了起来,他们想起了赵祯的旨意,鸿胪寺特意向赵祯奏请询问此事。

  赵祯吃着地瓜长舒一口气,还好鸿胪寺的人脑子带上了,否则张俭的学生们在瞧见大宋的格物之后,自己便迫不得已的要杀人了

  不得不说这些人的刻苦,也可以说他们对知识的渴望。

  在太学之中听了一节大宋的格物课之后,这些“留学生”便非要继续在大宋的格物院学习格物,并且死活不愿回去,这下让赵祯有些难办了,最后只能让鸿胪寺的官员威胁他们,若是学习大宋的格物之后,便再也没有可能返回辽朝了,这才让那些狂热的学生回过神来。

  大宋的学习环境是完美的,甚至在这些“交流生”的眼中是幸福的,在北京城专门开设了两处学院,一个是国子监的书院,一个是太学,两者都是大宋的学府,但却有着天壤之别。

  太学是大宋的官学,官员的子弟都可以入太学,而国子监虽然也是学习知识的地方却也有着管理各地学院的职能,他是一个正经的官衙,属礼部管辖。

  大宋的各个州府必有学院,而且都是朝廷出资修建的学院,读书人只需要缴纳不多的钱财,便能在此上学,当然每年每届都是有规定的,超过了年限便只能来听课,却不能算是这个书院的学生了。

  而大宋对读书人的划分也相当细致。这是教育的一大进步,从小学,中学,大学三类划分,越往上越难,越往上人越少,学习的知识却愈发的宝贵起来。

  天下读书人从大学开始参加科举,每个大学也都是当地州府的最高学府,同样也是政绩招牌,谁都希望自己治下的大学在大宋声名远播,如此一来年底勘磨的时候便多了一个政绩不是

  张俭的学生们走在大宋的北京城中,听着鸿胪寺的官员详细的介绍大宋的教育体系,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