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小阁老

首页
关灯
护眼
第九十五章 务本书院一锅端(2/3)
目录
公告:最新域名 m.lashuw.com = 海棠书屋 ,老域名过段时间失效,记得收藏!!!

种简单的,无法真正保密的东西,自然更不在话下。

  但老马不知道的是,澳门根本没有这些作物的种子。它们是西班牙人带到吕宋,才又在万历年间陆续传入中国的……

  不过西班牙人对这些东西看的紧,倒是一点不假。尤其是地瓜,谁敢携带出境是要砍头的。是一位叫陈振龙的华侨,将地瓜藤绞入吸水绳中,才偷带回大明,献给时任福建巡抚的金学曾。

  当然,这是二十多年后的事情了,现在的小金还在崇明岛上当知县呢。西班牙人更是刚到吕宋,还没站稳脚跟呢……

  可这都不影响赵昊给马一龙画饼,终于说动老先生愿意给他几年时间了。

  不过,马一龙的想法其实是,自己还住在溧阳开书院,只每年过去昆山待上几个月指导一下。

  赵昊故作没听懂,让马秘书拿出地图,向马一龙介绍起昆开司的六十万亩农场,是如何规划如何生产的。

  “这还是第一期!”赵公子指点江山,意气风发道:“浦东还有一百万亩,崇明也有一百万亩,这些土地都要用同样的方法开发!”

  说完,他长叹一声道:“但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场长和农技员水平低,数量少,非但两季稻的技术掌握不了,各种农业技术掌握的也很不够!”

  “那怎么行!”马一龙一听就急了。听到这么多土地要被糟蹋了,他的心都碎了。红着脖子对赵昊道:“你知道吗这地伺候好了,事半功倍,伺候不好,事倍功半。产量能差出几倍去!”

  “这么夸张”赵昊咋舌问道:“那由孟河先生来掌管,一亩地能产多少”

  “那得看百姓的配合程度……”马一龙叹了口气。他在溧阳的威望已经够高了,可老百姓分散的家庭生产模式,有限的接受能力,都注定了他没法直接指挥他们统一行动,只能以指导为主。能听进多少去,全看农民个人悟性了。

  就这样,他还能把溧阳每亩地的年产量提高一石!在旁人看来,这已经是个奇迹了。可马一龙却十分不满意。

  因为他务本书院的这几百亩田,平均年产量在八石,足足比县里高出两石去。这还是许多学生不会伺候地,或者总是偷懒的结果。

  马一龙亲自侍奉的土地,年产稳稳超过十石。史继志等得意弟子,也都能达到九石。

  他有一个强烈的愿望,就是想看看如果统一采取严格管理,到底能不能复制务本书院的高产。

  如果不能,自己追求的就毫无意义。

  反之,则死而无憾。

  所以当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