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东汉末年枭雄志

首页
关灯
护眼
九百三十三 董昭,你瞎吗?(2/3)
目录
公告:最新域名 m.lashuw.com = 海棠书屋 ,老域名过段时间失效,记得收藏!!!

郭某人看来是极其错误的。

  军事人才全靠将门传承而不主动培养,全靠天生,不去主动发掘,那军队迟早会败落。

  一家一姓靠血统传承的将门和大范围全面招生的军校哪个更容易出现真正的军事人才,是个人都能想到。

  而且更关键的是,军队不是靠一个军事人才就能支撑起来的,军队是一个大组织,靠着千千万万的基层军官和更加庞大数量的士兵组织起来。

  绝世猛将固然重要,但是一个绝世猛将就能带起一支军队吗?

  戚继光足够勇猛,在抗倭战场上屡屡带头冲锋,战功赫赫。

  但是非常滑稽的是,他最早带领的军队在他带头冲锋攻击倭寇的时候居然抛弃了他掉头逃跑,差点让戚继光一个人去送人头了。

  大将带头冲锋,士兵全部往后跑。

  何等滑稽?

  一支彻底腐烂的军队,纵使孙武再世也带不起来。

  平时训练看不出来,一上了战场就原形毕露。

  戚继光痛定思痛,总结出了一套选兵练兵法,意识到选兵也是极其重要的,所以才有了戚继光去义乌募兵建立后来名震天下的戚家军的故事。

  绝世猛将固然重要,但是源源不断的数量庞大的拥有合格军事素养的基层军官更加重要。

  不需要多么惊才绝艳,只要有专业素养,且坚决听命令,那就够了。

  这是郭某人建立军校的初衷。

  不过他的思想并没有太多的人能理解。

  他有这样的见识,其他人没有。

  很少有人会提前想到未来可能发生的危机。

  所以对于军事人才的可持续发展,他们并不看好,认为军队里有那么一两个将门就可以了,他们自己小打小闹就可以了。

  要建立军事院校?

  开什么玩笑!

  反对的意见顿时就爆发出来了。

  很多人都反对建立讲武堂,说什么这样做是祸乱之道,军队不能这样搞,应该要强化掌控之类的。

  但是很显然,皇帝没打算和任何人商量,直接下令朝廷开始筹办。

  一些臣子怀有各种各样的忧虑之心,上表给郭鹏,向郭鹏进谏,试图阻止这样的情况发生。

  兵部尚书董昭带头上表进谏。

  “陛下东征西伐,所向无敌,四海之地,尽入陛下之手,此时正应该稍偃武事,增修文德,这个时候建立讲武堂,教军伍中人战斗之术,并不是太平盛世之兆。

  且诸军皆百战余生,岂有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