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活不是重生

首页
关灯
护眼
第八百九十八章 药材问题(三)(2/3)
目录
公告:最新域名 m.lashuw.com = 海棠书屋 ,老域名过段时间失效,记得收藏!!!

,也是想在中药材营销环节亲自把把关,为其他同行守守门。”王教授自嘲的笑笑说道。

  “王教授常年关注中药材市场,可清楚这中药材的弊病出在那些方面?”祁景焘作为千植堂的大老板,好不容易遇上王教授这样的内行人士,绝不放过机会的盘问起来。

  “医生的环节问题不大,除了极少数不法医生外,没有医生愿意在自己开出的药方上作假,这是自毁前程,自毁名声的事儿。再说了,一般的中药材也不值多少钱,一个医生一年能用多少药材?他至于在自己用的药材上作假吗?”王教授开始分析道。

  “下一个环节是医院或诊所或药堂的进货人员,这个环节存在很复杂的利益关系。这要看各家医院、药堂、诊所对各自进货人员的管理水平和制度,如果严格控制的话,至少可以杜绝假药材的流入,即使流入了,也好追究责任。我那次出事,就是药房一个刚刚参加工作的新人,没什么经验就去进货收进的假药。”

  “再下一个环节是药材经销商,这个环节最为复杂,经手层次多,也是最容易制假、掺假的。但是,大部分的经销商都有自已的一套内部管理制度,造不造假就看各家经销商的各自的利益关系了,这需要政--府加强管理和执法力度,还是有办法的,就不多说了。”

  “最重要,也是最终的一个环节就是药农和采药人了。而这个环节是药材药性质量控制的源头,是最关键,也最无法有效控制的。俗话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中药材历来讲究原产地,是为‘道地’。当归,必须是甘肃定西地区的。大黄是甘肃礼县铨水乡的。生地,那就是河南焦作、温县,山西临沂、运城这一带,别的地方都不行,药效一般。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药材也一样,大量实践经验验证表明,一旦改变了环境,药效往往就不行了。地方特产不是白说的,特别是植物类作物,这与当地特有的气候、土壤成分、水质等等都有关联。有的中药材如板蓝根、人参等,外部长相特征和正宗产地的一模一样,本身也不是假药,但药检发现有效成分很少甚至为零,毫无药用价值。同样是地黄,河南武陟产的和浙江某地产的经过检验,发现梓醇含量相差810倍。就说我们彩云省特有的烤烟和普耳茶吧,并不是我们彩云省的技术力量有多先进,完全是特产优势。没有特产优势,拼资金投入、拼技术、拼人才的话,彩云省差了去了,如何与国内其他省份竞争?这些都是特产,农特产品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以前,我国有严格规定,中药材如果需要异地种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