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最新域名 m.lashuw.com = 海棠书屋 ,老域名过段时间失效,记得收藏!!!这些年大唐帝国的工业化不断深入发展,尤其是宣平四十年后,帝国开始施行全球经济发展计划,重点提升民众,尤其是底层民众的人均收入,为此官府主动鼓励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出来工作,哪怕是农闲的时候去工作也是能增加额外收入啊。
但是,这么多是剩余劳动力出来后,要怎么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
总不能说一股脑都跑到大城市去要饭吧!
所以,帝国在本土的经济发展,这几年一直都是围绕着‘就业岗位’这四个字进行的,有了就业岗位才有其他的所有一切。
衡量各地县尊老爷,知府知州等地官员成绩的时候,就业指数也会被列入最为重要的参考之一。
不会和以前一样,只顾着什么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经济增速之类的。
如今这些数据虽然也重要,但是帝国上层已经不是把这些数据当成了最重要的了。
现在帝国高层更看重实际性的东西,比如说就业率,民众可支配收入,食物指数这些。
这也和帝国这几年的政治大环境有关系,圣天子都喊出来了全民富足的口号了,要把食物指数在未来多年内降低到百分之四十以下,又鼓吹椭圆形人口收入结构。
帝国的臣子们自然是会顺应局势的发展,进而调整自己的施政策略。
这种大环境下,大唐帝国的全球经济发展计划开始了!
计划里的重点就是提高底层民众收入,所以帝国这些年,在扶持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是耗费了巨大资源的。
一大批的企业在贫苦地区落户并提供工作岗位,有了工厂后就有及营业岗位,就有了收入,有了收入就有消费。
继而带动当地的各种配套经济发展,比如餐饮,零售、蔬菜肉食供应等等,而这些顺带发展起来,看似一家家不起眼的中小型企业,乃至个体户,才是当代大唐社会里的主要工作岗位提供者。
所以很多地方衙门想要发展经济,都是想要找到企业开工厂,这样就能依托工厂带动一系列的行业发展,最终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
而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在帝国经济发展计划执行五年之后开始收获果实了。
随着宣平四十五年的结束,施行全球经济发展计划五年之后,帝国的多部门陆续通过大唐朝报,宣告了过去五年的发展成果。
国民生产总值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工商业生产总值的提升幅度巨大,而这还不算重点。
重点是人们的收入水平普遍增长,尤其是低收入群体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
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