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未来道路

首页
关灯
护眼
第134章盂县的铁厂(2/4)
目录
公告:最新域名 m.lashuw.com = 海棠书屋 ,老域名过段时间失效,记得收藏!!!

飞一路走来,遇到了很多辆运送矿石的四轮马车,路旁到处都是堆积如山的矿石和废渣,无数的役夫在矿石堆旁敲敲打打,不知道在做些什么。

  “军……军……”马均见谢飞到来,急忙来到面前敬礼,结结巴巴得打招呼。

  “德衡不要着急,慢慢说,”谢飞拍了怕马均的肩膀,“我今日前来,就是想看看铁厂,铁厂的情况如何?”

  “军团长,铁厂现有熔炉6座,化铁炉2座,抄钢炉2座,锻炉1座,现今每日可产铁千斤以上,另有铸造用的模、范等约60余种。”

  “千斤?”谢飞心里不禁嘀咕了一下,在他对钢铁业不多得认识里,那种高炉一炉铁水也不止千斤吧。

  “现在已经是全力生产了,我正准备再多建些高炉,已经向沮副军团长申请役夫了,还没有回复。”马均看出了谢飞的疑惑,有些紧张地解释道。

  谢飞点了点头,几人来到了一座高炉旁,役夫们正在高炉上边装料,下部鼓风机也被推动起来,呼呼作响。

  炉炼铁和冶铁技术的发展,与鼓风技术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古代炼铁高炉是用皮制的“橐”作为鼓风器。

  谢飞发现,每个冶炼炉中都不止有一个鼓风器,而是由多个鼓风器和鼓风管,有些鼓风管还带有弯头,这种装置是利用炉口余热把风管内冷风变成热风鼓进熔炉。

  “德衡,听说南阳郡铁厂,有单炉日产铁2000斤,你可知道?”

  “有所耳闻,想必是高炉比这些要大多了,只是……”

  看着马均犹豫的样子,谢飞明白马均心中所想:“只是要耗费许多的银钱吧?”

  “不瞒军团长,的确如此,军团长去了长子后,我在晋阳刚刚弄好军械厂,沮副军团长便让我来盂县接手铁厂,我几次想要建几座大炉,都说没有银钱。”马均苦着脸说道。

  “并非不愿给你,而是确实银钱不够,不止是你这,你看盂县的城墙已经如此残破,也是没钱来修。”

  谢飞对现在的财政状况心知肚明,能坚持到秋收就不错了,但愿今年有个好收成。

  见马均不语,谢飞又说道:“德衡,我来问你,铁厂现在每日做的最多的什么?”

  “最多的都是些犁耙锨锄之类的农具和各类民生用品,还有少量的兵器铠甲。”

  “知道为何不?”

  “这……”

  马均讪讪地笑了,治内财政紧张,屯田又是刚刚开始,盐铁贸易成了主要的财政收入,虽说抄了一些大户,但是大户的社会组织能力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