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真没想当救世主啊

首页
关灯
护眼
第537章 历史的必然【感谢傲右的五万赏】(2/3)
目录
公告:最新域名 m.lashuw.com = 海棠书屋 ,老域名过段时间失效,记得收藏!!!

多。

  只管陈锋太忙。

  需要他亲自住抓的事情太多。

  他早已将完整的《千年计划》创作出来,并在命运共同体的核心阶层内适当公布,以分散出去些工作,并尽可能把事情做得更好更细。

  但目前他只放出去前一百年的内容,只有当旁人跳出他的计划,提前完成某些领域的某些奠基行为时,他才会针对性的再拿出该领域相关产业的衍生信息链。

  这些都是他需要的“良性变数”,不能等闲视之。

  以前陈锋可以当甩手掌柜,那是因为他水平有限,在科学领域管得太细反而属于外行指导内行,容易翻车。

  今时不同往日,他在于福莱德斯的百年相伴中,耗费了大量精力去巩固基础知识,所谓的宇宙学博士,本就有一个前提条件。

  他得在三十一世纪的时代下,至少达到多项基础学科的学士水平,才有学习宇宙学知识的能力。

  所以,哪怕他现在的水平在三十一世纪只是个平庸的博士,但在二十一世纪,他说自己一声大学问家不为过。

  他掌握更多知识的好处就是自己能把《千年计划》执行得更准确,并能更好的掌控变数,但坏处却是他得能者多劳,承担更多更细致的工作。

  时间不知不觉走到2050年,宋思羽在陈锋提前完成大量工作的前提下,比上次提前了37年完成了量子超算核心。

  随后,陈锋第一时间将他早已完成大半的第一代人工智能助手“繁星”的核心框架放了进去。

  顺带一提,在伊伦艾尔文的全力攻关下,无限基因信息技术在2045年完成了,2048年时,人类对基因信息的捕捉准确度追赶上了繁星第一次出现时的二十九世纪。

  这是他能提前完成初代版繁星的基础条件。

  陈锋不惜代价的推进生物技术,让一条腿变得格外粗壮,步子迈得特别快,初步达成了目的。

  在二十一世纪初,人类曾对人工智能产生各种幻想。

  关于人工智能的背叛,曾有过无数种揣测与担忧。

  理论上,二十一世纪的人类根本无法承受“繁星”这种一旦诞生,就会迅速席卷文明世界,并霸占全文明超过9999算力的庞然大物般的人工智能。

  之前陈锋就曾分析过,必须要基因唤醒度达到35以上的银河人类程序员,才能驾驭得了具备自我意识的超级人工智能。

  但现在倒没这担心。

  因为写出繁星的核心逻辑框架的程序员,正是陈锋本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