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暗黑大宋

首页
关灯
护眼
第675章 茶马古道(3/7)
目录
公告:最新域名 m.lashuw.com = 海棠书屋 ,老域名过段时间失效,记得收藏!!!

向宋朝,大理强势时,他们倒向大理。到了南宋时,段誉已经控制不了大理,宋朝也偏安一隅,许多强大部族自称君王了。但总的来说,这一部分蛮夷对宋朝也没有产生危害,因为在他们的前方隔着真正的夔峡蛮(宋朝的夔峡路包括西南诸蛮,但根本就没有控制,略略控制的地区那就是重庆三峡南部地区的蛮人,这里才是真正的夔峡蛮)、北江蛮、南江蛮、梅山蛮。因此这部分蛮人与刘开所说的也没有多大关系。

  第三个群体那则关系到一部厚重的史书。宋朝的马……茶马古道!

  北宋的马源比南宋广泛。分成四大部分。

  一是契丹马,多是从河东路走私过来。

  二则是西夏马,西夏马又分成两部分,一是官市马,关系和好时,两国互开互市,西夏每年向宋朝销售若干马匹,但这部分马大多非西夏马。而是多阻卜与辽国夹山地区运来的契丹马,也就是后来成吉思汗成就的那支无敌大军跨下的蒙古马。

  蒙古马能够吃苦耐劳,长途跋涉,所以元蒙用它们征服了半个欧洲。

  不过宋夏宋辽之间的冲突,距离都不大长,因此对马的要求不是能长途跋涉,而是要求短距离爆发力强,体格高大,这才能在战场上发挥战马的威力,所以站在宋朝立场。契丹马非是良马。

  西夏为何这么做?他们自己将良马保留下来,放在战场上。辽国对宋朝马政实施禁榷,马相对而言很便宜,西夏一不失国内良马数量,二则能从中赚取差价。

  二则是私马,这些马那多是真正西夏马了,其中不泛被誉为大宋第一良马的西夏河套马。

  第三部分则是秦州那边得到的吐蕃马,在唐朝时,以日月山为界,山西青海湖两边才是良马,山东则多是矮小的川马。随着游牧过渡,青海湖两岸已经不适宜人类居住了,于是吐蕃各族全部迁移到山东,也就是河湟地区。这些良马同样带了过来,相互杂交,成了后世有名的三河马雏形。这种马也不错。

  此外就是回鹘马,西夏未得到河西走廊之前,宋朝也通过各种方式,包括购买,或进贡回赐等形式,得到不少回鹘马种。不过后来西夏占据了河西走廊后,南丝绸之路道路崎岖难行,多是盐碱地戈壁滩,因此得到的回鹘马数量就渐渐减少了。

  第四部分则是川马,不是宋辖内四川汉人养的马,而是茂州到黎州这一川西地带,他们饲养的则多是真正矮小的川马,后来康熙灭吴三桂用的这种马,虽然矮小,爆发力也不强,不过它能吃苦耐劳,特别是能在山道上奔驰,当然,放在北方战场,这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目录